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以5g茶叶投料,经过超声提取,XDA-5树脂分离得到茶多酚解吸液,将解吸液于40℃水浴中,旋转蒸发至近干,再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干燥12h,制备了茶多酚产品,产品为淡黄色粉末状固体,产率为10%,产品与茶多酚标准品在紫外一可见光谱下测定比对,纯度为70%。
3.3 不同季节茶叶矿质元素含量比较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矿质元素对茶叶的品质和口感都有重要的作用。甲醇、乙腈、甲酸(色谱纯,美国Fisher公司)。
单元素标准溶液(均为1000 mg/L,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结果表明,铜元素和钠元素含量在春茶和秋茶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钾元素含量在春茶和秋茶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元素含量在春茶和秋茶中则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春季工夫红茶评分最高。袁英芳等则对不同季节茶树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变化比较,春季茶叶中EGCG含量要高于秋季。2.2 实验方法2.3.1 活性成分测定方法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参照GB/T 8313-201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
Wates 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氨基酸组分春季茶叶高于秋季茶叶,各氨基酸组分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文将我国国标与CAC、欧盟制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2种常见浆果蓝莓、草莓中农药残留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的差别,以期提升我国浆果产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使民众获得品质更优的产品,同时打破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促进出口贸易,为我国出口企业的产品提供技术支撑和法律依据。
本文通过将2种常见浆果及其果酱制品的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限量进行对比,发现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欧盟标准在对2种浆果的农药残留限量以及果酱制品的添加剂限量上存在的差异,以期为我国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供参考,为我国出口企业的产品提供技术支撑和法律依据。浆果及其果酱制品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在于农药残留和食品添加剂两方面,我国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规定了浆果中农药残留的食品安全标准限量,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果酱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相关链接:氨基酸,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其中我国制定的最高残留量比CAC严格的农药有1种,为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国标限量值为0.2 mg/kg,CAC限量值为1 mg/kg,国标比CAC严格5倍;其余14种农药的限量值均一致。
从2019年我国果酱市场发展现状来看,果酱产量不断提高,除了供应国内,还大量出口国外,出口数量甚至大于进口数量。国标与CAC标准相比,仅我国制定限量的农药有66种,仅CAC制定限量的农药有5种,双方均制定限量的农药有15种(见表1)。
但与欧盟制定的标准相比,无论是数量上还是严格程度上都无法达到欧盟的要求,存在贸易壁垒,企业需按照欧盟相应的标准要求进行生产,才能打入欧洲市场。为了打破我国浆果及其果酱制品出口的贸易壁垒,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水平,亟需对国内外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蓝莓富含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具有低糖、低脂肪,抗氧化能力强的特点,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5大健康食品之一。草莓营养丰富,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被誉为水果皇后
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为炸虾提供了焦糖味,3-羟基-2-丁酮为鲜虾提供了奶油味。从表2可知,鲜虾中,由GC-O-MS检测到5种风味化合物,鲜虾风味较弱,N,N-二甲基甲酰胺、2-糠酸甲酯、反-2-癸烯醛、3-羟基-2-丁酮、棕榈酸异丙酯等对鲜虾风味贡献较大。杂环类尤其含氮化合物,由于阈值较低,对风味贡献很大。从表3可知,鲜虾中,OAV值大于1的物质有庚醛、癸醛、壬醛。
油炸食品的香气主要是由特殊香气、低级的、不饱和的醇类和醛类构成的油脂香,和吡嗪、吡啶、呋喃酮等含氧、含氮的杂环化合物所构成的焦糖、烘烤香,构成炸虾特殊的风味。三、结论(1)采用SAFE法对黑虎虾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进行GC-MS分析。
根据GC-0-MS结果显示,N,N-二甲基甲酰胺为鲜虾提供烘焙味,可能对鲜虾腥味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醛类由于阈值低,对虾风味有较大影响。
另外,2-乙酰基吡咯为炸虾提供烤面包味。酮类化合物中,鲜虾中含有6种,炸虾中含有6种。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极性的色谱柱,GC-MS最后分离检测的物质种类存在差别。而正己醛、正辛醛、2-十一烯醛、N,N-二甲基乙酰胺、十二醛、棕榈酸、棕榈酸异丙酯等油炸前后含量变化不明显。(2)通过对样品进行GC-O-MS及OAV分析,确定了鲜虾关键性风味物质为N,N-二甲基甲酰胺、2-糠酸甲酯、反-2-癸烯醛、3-羟基-2-丁酮、癸醛、庚醛等6种。2、讨论GC-MS结果显示,烃类化合物中,鲜虾含有19种,炸虾含有17种。
醇类化合物中,鲜虾含有12种,炸虾含有13种。杂环类化合物是炸虾风味形成的主要成分。
反式-2-癸烯醛、庚醛为鲜虾提供了虾腥味。炸虾与鲜虾相比,酮类、杂环类、酚类、醛类所占比例增加,酯类、烃类、酸类、其他类含量降低。
酸类化合物中,鲜虾中含有7种,炸虾中含有5种。炸虾与鲜虾相比,烃类、杂环类、醇类含量增加,酸类、酯类、酚类含量降低。
炸虾中,烃类(40.35%)含量最高,酸类(18.81%)次之,醇类(10.18%)、酯类(5.73%)、酚类(5.71%)占有较高比重。反,反-2,4-癸二烯醛、反-2-癸烯醛为炸虾提供了油炸味。芳樟醇、L-薄荷醇等醇具有浓郁的木青气息,似玫瑰木香气,又有果香气味,是海鲜香气的重要成分。杂环类中,鲜虾中含有1种,炸虾中含有19种。
加工过程部分改变了主要风味物质的种类和比例,美拉德反应对于肉烧烤香味起决定性的作用,脂质氧化降解对肉的特征风味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由于酚类化合物阈值较高,对风味影响较弱。
炸虾中酯类含量明显降低,气味减弱。由图2共有成分变化情况可知,经油炸后,3-呋喃甲醇、3-羟基-2-丁酮、反,反-2,4-癸二烯醛、含量明显增加,2-乙基己醇、5-羟甲基二氢呋喃-2-酮、2,2,4-三甲基戊二醇异丁酯、茴香脑、辛酸、壬酸、N,N-二甲基十二酰胺、油酸酰胺等含量明显降低。
炸虾中酮类(46.51%)含量最高,杂环类(20.60%)次之,醇类(11.55%)酚类(7.80%)、醛类(6.09%)也占有较高比重。实验结果能够为虾风味的理论研究及工业化生产提供支撑。
(2)GC-O-MS及OAV值分析结果GC-O-MS结果见表2,部分挥发性风味成分OAV值见表3。采用两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鲜虾中共检测到42种化合物,炸虾中共检测到61种化合物。炸虾中,OAV值大于1的物质有壬醛、5-甲基-2-乙基吡嗪、苯乙醛、反-2,4-癸二烯醛、2,3-二甲基吡嗪、2,5-甲基-3-乙基吡嗪。5-甲基-2-乙基吡嗪、6-甲基-2-乙基吡嗪对炸虾风味也有重要影响。
醛类化合物中,鲜虾含有9种,炸虾中含有12种。(3)综上所述,经过油炸,构成黑虎虾的关键性风味物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吡嗪类物质的含量显著增加。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他类中,鲜虾含有12种,炸虾中含有10种。
由图1可知,DB-WAX色谱柱结果显示,鲜虾中,酮类(36.96%)含量最高,酯类(21.60%)次之,酚类(6.93%),醛类(4.49%)也占有较高比重。由于虾肉经过油炸,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大量的吡嗪类化合物,对炸虾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留言0